课程特色
聚焦新兴技术
专注于新兴技术的前沿领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如何驱动商业创新,提升决策能力,助力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跨学科人才培养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多元视角的领导者,通过整合商业管理和前沿科技的知识,学生将掌握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具备应对复杂商业挑战的综合能力。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根植于香港科大商学院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两大全球顶尖商学院,课程提供丰富的国际化学术交流机会,学生将与来自全球的业界专家和学者互动,分享见解与经验,拓宽视野,促进跨文化理解,提升国际竞争力。
强大的双校校友网络
加入香港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的校友网络,您将与众多杰出人才建立联系。由学校-课程-校友三个维度组成的强大的支持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机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师资力量

GUO Yike 郭毅可
计算逻辑博士,帝国理工学院,1994年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讲席教授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JIAO Jie 焦捷
战略管理与公共政策博士,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2006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院长
LOU Dong 楼栋
金融学博士,耶鲁大学,2009年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战略规划与研究)
花旗商业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金融学系讲座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
TAM Kar-Yan 谭嘉因
信息系统管理博士,普渡大学,1988年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行政)
香港科技大学资讯系统、商业统计及营运管理系讲席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署理院长
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TIAN Xuan 田轩
金融学博士,波士顿学院,2008年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
YU Jianfeng 余剑峰
金融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2008年

建树金融学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全球母基金研究中心主任
ZHANG Xiaoyan 张晓燕
金融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2002年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鑫苑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GUO Yike 郭毅可
计算逻辑博士,帝国理工学院,1994年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讲席教授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JIAO Jie 焦捷
战略管理与公共政策博士,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2006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研究院院长
LOU Dong 楼栋
金融学博士,耶鲁大学,2009年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战略规划与研究)
花旗商业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金融学系讲座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
TAM Kar-Yan 谭嘉因
信息系统管理博士,普渡大学,1988年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行政)
香港科技大学资讯系统、商业统计及营运管理系讲席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署理院长
香港科技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TIAN Xuan 田轩
金融学博士,波士顿学院,2008年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
YU Jianfeng 余剑峰
金融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2008年

建树金融学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全球母基金研究中心主任
ZHANG Xiaoyan 张晓燕
金融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2002年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鑫苑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申请要求
教育背景
申请者应持有硕士学位。
这一要求确保候选人在商业和管理原则方面有坚实的基础,这对于DBA项目中涉及的高级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
工作经验
申请者需要至少12年以上的管理经验。
丰富的工作经验是申请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这表明申请者有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理论和实践。

常见问题
课程将在哪里上课?
驻校模块的上课地点为香港科技大学校园和清华大学五道口学院校园,而海外游学模块会安排学生到合作伙伴院校上课。
有哪些录取要求?
申请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教育背景:申请者应持有硕士学位。
工作经验: 申请者需要至少12年以上的管理经验。
更多信息请参考「申请条件」。
哪些人应该报读这项课程?
香港科技大学中英双语DBA课程专为希望在学术领域继续深造的亚洲及大中华地区的高层管理人员及企业家而设,课程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商业理论和前沿科技信息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将世界最前沿的管理及科技知识及中国管理实践经验相结合,在瞬息万变的环球营商环境中建立新视野,开启新思维。
课程采用哪种语言授课?
课程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学材料,普通话授课或英语授课配以普通话翻译。
这个课程多久上课一次?
常规课程安排每两月上课一次(寒暑假除外),每次上课时间为期4天 (通常为星期四至日)。部分课程时间会因选修课程不同而有所差异。更多信息请参考「授课模式」。
我该如何准备面试?谁将为我面试?申请程序如何?
面试分为中/英文两部分,其中,中文面试采用个人问答形式,英文面试采用个人陈述形式。
如果我没有硕士学位怎么办?如果我的工作经验不到12年怎么办?有没有破格录取的情况?
我们将根据申请人的学术能力、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总体表现来进行综合筛选。如有申请人没有硕士学位,需要按课程办公室的要求参加补充课程及出席入学考试,并经大学入学委员会审批。如有申请人工作经验不足12年,需要具体依据其工作单位及工作职务来判断。每年的审批均有限额,大学入学委员会将根据申请人的综合素质进行筛选。

科大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携手推动构建AI有效融合教育的发展框架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携手于2024年6月13日至14日在校园内举办「前瞻研讨会」。是次活动吸引了40多位国际学术专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大学生及教育科技初创企业。与会者于会中深入交流和互相合作,构思出多个未来教育界应用生成式AI的场景,有助教育界人士了解生成式AI与高等教育融合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合推“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

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港科大(广州))今天共同宣布推出「红鸟跨校园学习计划」,以进一步加强两校学生在学术、科研及社会活动方面的互动交流,并于「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透过「科目共享」(Course Sharing)和「学分互换互认」(Credit Transfer)等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科大跃升13位 跻身全球五十强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欣悉在最新公布的《QS 世界大学排名榜2025》中,科大跃升13位至第47名,跻身全球五十强之列,反映大学在教研和知识转移的卓越表现,备受肯定。